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和运行的、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2030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中心最新研究完成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显示,中国目前有126个(55◆◆■★★■.5%)指标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议程目标■◆。
在工业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恢复等方面■■★★,中国贡献显著:2017年至2021年,全球工业热源数量下降9.05%,其中中国贡献了33.61%的工业热源下降数量;2000年至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年部署量增加显著◆■,中国是推动全球海上风电增长的主要动力★■■■,截至2023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安装容量约占全球的50%;过去近10年■★◆★■,全球尺度土地生产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占比7.27%,中国土地生产力则以净增加面积46.71万平方公里居全球第一。
郭华东院士指出★★■★◆,2024年距离联合国2030议程最终期限仅剩6年时间,正是国际社会通过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政策改革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后半程进度的关键时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与评估需求,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团队连续发布系列年度报告★◆◆■◆■、产出系列可持续发展数据产品,这是中国科学家为推动科学研究、促进决策支持、加速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实践。(完)
这是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自2019年以来连续第六年研究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今年报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全球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定量评估■★■★◆。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
在农业水资源管理与饮水安全◆◆★■★、公共交通便利性、节能减排、减少海洋污染等方面,中国取得积极进展■◆◆◆★:“互联网+农村供水■■”模式应用提升中国62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2006至2020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42.5%;2022年,中国可便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口比例达90%◆◆★★;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大幅降低48.4%◆★;2018年至2023年■■■■,黄海生态区环境介质中微塑料污染程度处于中低水平。
填补数据空白方面,《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首次生产出2000年至2021年全球大型湖泊水储量、2003年至2023年全球0■■.5度空间分辨率地下水储量变化数据集;创新方法方面◆◆,该报告开发出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的未来城市局地气候效应预测模型★★◆■,首次预测未来不同社会经济和排放情景下,全球城市局地气候效应对城市人群高温湿热暴露的影响■■◆■◆◆,并发现全球背景气候变化是主要驱动因子■★。
该报告还详细介绍中国发射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监测中的优势应用◆◆,通过“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开放科学计划”,目前使用该卫星的国家数量已超过100个。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针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特殊挑战开展大数据监测与评估,研究发现过去30余年中,全球小岛屿国家珊瑚白化热压力波动增加;海陆热浪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强★◆■■★★,三分之一国家暴露人口增长超30%◆★。报告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多措施,帮助小岛屿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综合能力。
该报告还针对环境类指标进行量化预测认为,按照当前发展趋势,中国在“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SDG 7)和“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上有望整体按期接近或实现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表示,在近日举行的第79届联合国大会未来峰会期间,《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向与会各国代表发放★■■◆■★,并在联合国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尽管根据联合国2030议程■◆★,全球范围内同期仅有17%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走在预定的道路上,但中国表现可圈可点。
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乔鲍·克勒希(Csaba Korosi)评价称◆★■◆,《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为科学家和决策者提供了清晰、实用的信息,基于数据的监测评估利于增进人们对未来挑战的认识★★,为推动联合国2030议程和规划后续行动指明了方向★◆■■■■。毛里求斯◆★★■★◆、巴布亚新几内亚官员认为★◆◆,该报告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可为相关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数据支持。